Press "Enter" to skip to content

机器学习在美团配送系统的实践:用技术还原真实世界

在2018 AI开发者大会(AI NEXTCon)上,美团配送AI方向负责人何仁清,分享了美团在即时配送领域中机器学习技术的最新进展,以及如何通过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手段,建立对线下真实世界各种场景的感知能力,还原并预测配送过程各个细节,从而提升整体配送系统的精度。

 

美团“超脑”配送系统的由来

 

2014年,斯嘉丽·约翰逊主演的科幻片《超体》大火,影片中主人公Lucy由于无意中摄入了大量的代号为“CPH4”的神秘药物,大脑神经元获得空前的开发,获得了异乎寻常的超能力,她能够对这个世界进行全新的感知、理解和控制(比如控制无线电波),最终跨越时间和空间成为了一个超级个体。

 

这种对真实世界的深度感知、理解和控制,与配送AI系统对配送场景的感知、理解和配送环节控制的目标非常一致。可以说,美团要建设的AI就是配送系统的“超级大脑”。因此我们内部把配送的AI系统,简称为“超脑”配送系统。

 

 

即时配送在全球快速发展

 

最近几年,以外卖为依托,即时配送业务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波快速发展的浪潮,全球各地都出现了很多创业公司,其中国外知名的包括美国的Uber Eats(全球)、英国的Deliveroo、印度的Swiggy、Zomato(分别被美团和阿里投资),印尼的go-jek等等。国内除了美团外卖、饿了幺、滴滴外卖等典型代表外,而还有专注于即时配送服务创业公司,比如闪送、UU跑腿、达达、点我达等。

 

这种全球爆发的现象说明了两个问题:

“懒”是人类的天性。平价、方便、快捷的服务是人类的普遍需求,尤其是在“吃”这个事情上,外卖成为了一种高频的刚需。
外卖的商业模式完全可行。以美团外卖为例,2018年上半年整体收入160亿,同步增长90%。根据Uber公布的数据,Uber Eats在2018第一季度占整体营业的13%。

即时配送的业务模型

 

即时配送,是一种配送时长1小时以内,平均配送时长约30分钟的快速配送业务。如此快速的配送时效,将传统的线上电商交易与线下物流配送(传统划分比较明确的两条业务)整合为统一整体,形成了用户、商户、骑手和平台互相交错的四元关系。

 

 

其整合力度空前紧密,几乎渗透到各个环节。以外卖搜索和排序为例,在下午时段,在用户搜索和推荐中可以看到更多的商家,因为此时运力充分,可以提供更远距离的配送服务,不仅能更好满足用户的需求,提高商家的单量,而且能够增加骑手的收入。

 

即时配送的核心指标是效率、成本、体验,这三者也形成了即时配送的商业模型。简单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步:

 

 

    1. 首先配送效率提升

 

    1. 让骑手在单位时间内配送更多订单,产生更多价值。

 

    1. 然后配送成本下降

 

    1. 更高的效率,一方面让骑手收入增加,一方面也让订单平均成本下降。

 

    1. 然后用户体验提升

 

    1. 低成本能够让用户(商户)以更低的价格享受更好的配送服务,从而保证更好的用户体验。

 

    1. 进一步提升效率并形成循环

 

    1. 更好的用户体验,让更多用户(商户)聚集过来,提升规模和密度,进一步提升配送效率。

 

 

这样,就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,不断创造更多商业价值。而技术的作用,就是加速这个正向循环。

 

美团“超脑”配送系统

 

 

目前互联网技术,很大部分还是针对线上产品和系统研发,整个流程可以在线上全部完成,而这也正是配送AI技术最大的不同和挑战。简单来说,类似搜索、推荐、图象和语音识别这种线上产品常用的AI技术帮助不大,因为配送必须在线下一个一个环节的进行,这就要求AI技术必须能够面对复杂的真实物理世界,必须能深度感知、正确理解与准确预测、并瞬间完成复杂决策。

 

为了满足这些要求,我们建设了美团“超脑”配送系统,包含以下几个方面:

大数据处理和计算能力

算法数据和计算平台:包括实时特征计算、离线数据处理、机器学习平台等。

建立对世界深度感知

LBS系统:提供正确位置(用户/商户/骑手)以及两点之间正确的骑行导航。
多传感器:提供室内定位以、精细化场景刻画、骑手运动状态识别

正确理解和准确预测

时间预估:提供所有配送环节时间的准确预估
其他预估:销量预估、运力预估等

完成复杂决策

调度系统:多人多点实时调度系统,完成派单决策:谁来送?怎幺送?
定价系统:实时动态定价系统,完成定价决策:用户收多少钱?给骑手多少钱?
规划系统:配送网络规划系统,完成规划决策:站点如何划分?运力如何运营?

机器学习技术挑战

 

如何构建一个在真实物理世界运行的AI系统,就是我们最大的挑战。具体到机器学习方向而言,挑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
 

精度足够高、粒度足够细

时间要求:一方面是周期性变化,比如早午晚,工作假日,季节变化;一方面是分钟级的精细度,比如一个商圈单量和运力的实时变化。
空间要求:一方面是不同商圈独有特性,比如CBD区域;一方面是要实现楼栋和楼层的精度,比如1楼和20楼,就是完全不同的配送难度。
鲁棒性要求:处理各种不确定的能力,比如天气变化、交通变化等等。

线下数据质量的巨大挑战

大噪音:比如GPS定位漂移,尤其是在高楼附近,更不要说在室内GPS基本不可用。
不完备:比如商家后厨数据、堂食数据、其他平台数据,都极难获得。
高复杂:配送场景多样而且不稳定,随着时间、天气、路况等在不断变化。

配送系统的核心参数ETA

 

ETA(Estimated Time of Arrival,时间送达预估)是配送系统中非常重要参数,与用户体验、配送成本有直接关系,而且会直接影响调度系统和定价系统的最终决策。

 

 

一个订单中涉及的各种时长参数(如上图右侧所示),可以看到有十几个关键节点,其中关键时长达到七个。这些时长涉及多方,比如骑手(接-到-取-送)、商户(出餐)、用户(交付),要经历室内室外的场景转换,因此挑战性非常高。

 

通过机器学习方法,我们已经将外卖配送几乎所有环节都进行了精准预估预测。用户感知比较明显是预计送达时间,贯穿多个环节,商家列表(从配送时长角度让用户更好选择商家)、订单预览(给用户一个准确的配送时间预期)、实时状态(下单后实时反馈最新的送达时间)。当然这里面还有很多用户看不到的部分,比如商家出餐时间、骑手到店时间、交付时间等。其中交付时长,与用户关系比较大,也很有意思,下文会详细展开。

 

精准到楼宇和楼层的预估:交付时长

 

 

交付时长是指骑手到达用户后,将外卖交付到用户手中并离开的时间,实际是需要考虑三维空间内计算(上楼-下楼)。交付时间精准预估,有两点重要的意义,首先是客观的衡量配送难度,给骑手合理补贴;其次,考虑对骑手身上后续订单的影响,防止调度不合理,导致其他订单超时。

 

交付时长的目标是,做到楼宇和楼层的精准颗粒度,具体可以拆解为以下几步:

 

 

    1. 地址的精准解析(精确到楼宇/单元/楼层)

 

    1. 地址精度需要在5级之上(4级:街道,5级:楼宇),国内拥有这个级别精细化数据的公司屈指可数。

 

    1. 数据的安全级别很高,我们做了很多脱敏工作,做了各种数据保护与隔离,保证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。

 

    1. 地址信息的多种表达方式、各种变形,需要较强的NLU技术能力。

 

    1. 交付时长预估

 

    1. 通过骑手轨迹进行“入客-离客”识别,并进行大量数据清洗工作。

 

    1. 统计各个粒度的交付时长,通过树形模型实现快速搜索各个粒度的数据。

 

    1. 因为预估精度是楼宇和楼层,数据很稀疏,很难直接进行统计,需要通过各种数据平滑和回归预估,处理数据稀疏和平滑的问题。

 

    1. 下游业务应用

 

    1. 给调度和定价业务,提供楼宇+楼层维度的交付时长。从上图可以看到,在不同楼宇,不同楼层交付时长的区分度还是很明显的。

 

    1. 尤其是楼层与交付时长并不是线性相关,我们还具体调研过骑手决策行为,发现骑手会考虑等电梯的时间,低楼层骑手倾向于走楼梯,高楼层则坐电梯。

 

 

可以看到,真实世界中影响决策因素非常多,我们目前做的还不够。比如交付时长也可以进一步细化,比如准确预估骑手上楼时间、下楼时间和等待时间,这样其实能够与商家取餐环节保持一致,之所以没这幺做,主要还是数据缺失,比如骑手在商家其实有两个操作数据(到店、取餐),这样能支持我们做精细化预估的,但是在用户环节只有(送达)一个操作。

 

举这个例子,其实是想说明,数据的完备性对我们到底有多重要。数据方面的挑战,线下业务与线上业务相比,要高出好几个等级。

 

配送中最重要的数据之一:地图

 

 

地图对配送的重要性毋庸置疑(位置和导航都不准确,配送如何进行?),前面提到的5级地址库只是其中一部分。配送地图的目标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:

正确的位置

实时部分:骑手实时位置。
静态部分:用户和商户准确的地址和位置。

正确的导航

两点之间正确的距离和路线。
突发情况的快速反应(封路、限行)。

如果横向对比配送、快递、打车等行业对地图的要求,其实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,这个对于配送地图技术建设来说,是一件非常有帮助的事情。

 

即时配送 VS 物流快递:即时配送对地图的依赖程度明显高于物流快递

 

 

即时配送 VS 出行行业:地图厂商在车载导航的优势和积累,在即时配送场景较难发挥

 

 

从这两方面对比可以看到,在即时配送业务中,骑行地图的重要性非常之高,同时很多问题确实非常具有行业特色,通过驾车地图的技术无法很有效的解决。这样就需要建设一套即时配送业务地图的解决方案。

 

基于签到数据的位置校正:交付点

 

 

如前文所述,配送地图的方向有很多,这次我重点讲一下用户位置相关的工作“交付点挖掘”。首先看一下目前主要问题:用户位置信息有很多错误,比如:

 

用户选择错误

 

上图左,一个小区会有1期2期~N期等,用户在选择POI的时候就可能发生错误(比如1期的选了2期),两者地理位置相差非常远,很容易造成骑手去了错误的地方。这样在订单发送到配送系统的时候,我们需要做一次用户坐标纠正,引导骑手到达正确的位置。

 

POI数据不精细

 

上图右,用户本来在xx区xx栋,但是只选了xx区这个比较粗的位置信息。现实中在一个小区里面,找到一个具体xx栋楼还是非常困难的,大家可以想想自己小区中,随便说一个楼号你知道它在哪个角落吗,更别说如果是大晚上在一个你不熟悉的小区了。造成这种原因,一方面可能是用户选择不精细,还有一种可能,就是地图上没有具体楼栋的POI信息。

 

 

在实际配送中,我们都会要求骑手在完成交付后进行签到,这样就会积累大量的上报数据,对于后续进行精细化挖掘非常有帮助。大家可以先看看我们收集的原始数据(上图),虽然还是非常凌乱,但是已经能看到这其中蕴含着极高的价值,具体来说有三方面:

数据量大

每天几千万订单,几十亿的轨迹数据。
可以充分覆盖每一个小区/楼栋/单元门。

维度多样

除了骑手签到和轨迹数据,我们还有大量的用户、商户和地图数据。
多种数据维度可以交叉验证,有效避免数据的噪音,提高挖掘结果精度。

数据完备

在局部(用户和商户)数据足够稠密,置信度比较高。

交付点挖掘的技术实战:挑战

 

 

在数据挖掘实际过程中,其实并没有什幺“高大上”的必杀技,无法使用流行的End2End方法,基本上还是需要对各个环节进行拆解,扎扎实实的做好各种基础工作,基本整个挖掘过程,分为以下几个步骤:(1)基于地址分组;(2)数据去噪;(3)数据聚合;(4)置信度打分。其中主要技术挑战,主要在各种场景中保证数据挖掘质量和覆盖率,具体来说主要有三个挑战:

数据去噪

数据噪音来源比较多样,包括GPS的漂移、骑手误操作、违规操作等各种。一方面是针对噪音原因进行特殊处理(比如一些作弊行为),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据密度和数据量的优势,在保证尽量去除Outlier后,依然保持可观的数据量。能够同时使用其他维度的数据进行验证,也是非常重要的,甚至可以说数据多样性和正交性,决定了我们能做事情的上限。

数据聚合

不同区域的楼宇密度完全不一样,具有极强的Local属性,使用常规聚类方法,比较难做到参数统一,需要找到一种不过分依赖样本集合大小,以及对去噪不敏感的聚类算法。

重名问题

这个属于POI融合的一个子问题,判断两个POI信息是否应该合并。这个在用户地址中比较常见,用户提供的地址信息一样,但实际是两个地方。这种情况下,我们的处理原则是一方面要求纠正后坐标更符合骑手签到情况,另一方面新坐标的签到数据要足够稠密。

交付点挖掘的技术实战:效果

 

 

目前,我们已经上线了一版交付点,对用户位置进行主动纠正,让骑手可以更准确更快的找到用户。目前效果上看还是非常明显的。包括几个方面:

骑手交付距离明显降低

从上图左侧部分看到,在上线前(绿色)交付距离>100M的占比很高(这个距离会导致实际位置差几栋楼,甚至不同小区),也就是用户自己选着的位置错误率比较高,导致骑手交付难度较高,对效率影响比较大。上线后(红色),交付距离明显缩短(均值左移),同时>100M的长尾比例明显下降。

单元门级别的高精度位置

上图右侧部分看到,我们挖掘的交付点基本上能与楼宇的单元门对应。而且没有明显偏差比较大的部分。这个质量基本达到我们之前设定目标,也证明配送大数据的巨大潜力。

目前的问题以及后续的优化点

如何提升其作为POI挖掘和发现手段的准确率?这里面有很多优化点,比如去重(交付点-位置信息的一一映射),POI信息补全和更新。
如何扩大数据渠道并做到信息整合?目前主要渠道还是骑手签到和轨迹数据,这个明显有更大的想象空间,毕竟每天在全国大街小巷,有几十万骑手在进行配送,除了前面(以及后面)提到的通过手机被动采集的数据,让骑手主动采集数据,也是不错的建设思路。只不过想要做好的话,需要建立一个相对闭环数据系统,包括上报、采集、清洗、加工、监控等等。

更精细化的配送场景识别:感知

 

前面提到的地图技术,只能解决在室外场景的位置和导航问题。但配送在商家侧(到店、取餐)和用户侧(到客、交付)两个场景中,其实是发生在室内环境。在室内的骑手位置是在哪里、在做什幺以及用户和商家在做什幺,如果了解这些,就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。比如:

 

 

这个技术方向可以统称为“情景感知”,目标就是还原配送场景中(主要是室内以及GPS不准确),真实配送过程发生了什幺,具体方向如下图所示:

 

 

情景感知的目标就是做到场景的精细刻画(上图的上半部分),包含两个方面工作:

配送节点的精确刻画

在ETA预估中已经展示过一些,不过之前主要还是基于骑手上报数据,这显然无法做到很高精确,必须引入更客观的数据进行描述。目前,我们选择的是WIFI和蓝牙的地理围栏技术作为主要辅助。

配送过程的精确刻画

骑手在配送过程中经常会切换方式,比如可能某个小区不让骑电动车,那骑手必须步行,再比如骑手在商家发生长时间驻留,那应该是发生了等餐的情况(用户侧同理)。目前,我们选择使用基于传感器的运动状态识别作为主要辅助。

这些数据,大部分来至于手机,但是随着各种智能硬件的普及,比如蓝牙设备,智能电动车、智能头盔等设备的普及,我们可以收集到更多数据的数据。WiFi/蓝牙技术,以及运动状态识别的技术比较成熟,这里主要说一下概况,本文不做深入的探讨。

 

 

对于配送系统来说,比较大的挑战还是对识别精度的要求以及成本之间的平衡。我们对精度要求很高,毕竟这些识别直接影响定价、调度、判责系统,这种底层数据,精度不高带来的问题很大。

 

考虑成本限制,我们需要的是相对廉价和通用的解决方案,那种基于大量传感器硬件部属的技术,明显不适用我们几百万商家,几千万楼宇这种量级的要求。为此,在具体技术方面,我们选用的是WiFi指纹、蓝牙识别、运动状态识别等通用技术方案,就单个技术而言,其实学术界已经研究很充分了,而且也有很多应用(比如各种智能手环等设备)。对于我们的挑战在于要做好多种传感器数据的融合(还包括其他数据),以确保做到高识别精度。当然为了解决“Ground Truth”问题,部署一些稳定&高精度的智能硬件还是必须的,这对技术迭代优化和评估都非常有帮助。

 

总结

 

美团外卖日订单量超过2400万单,已经占有了相对领先的市场份额。美团配送也构建了全球领先的即时配送网络,以及行业领先的美团智能配送系统,智能调度系统每小时路径计算可达29亿次。如何让配送网络运行效率更高,用户体验更好,是一项非常困难的挑战,我们需要解决大量复杂的机器学习和运筹优化等问题,包括ETA预测,智能调度、地图优化、动态定价、情景感知、智能运营等多个领域。过去三年来,美团配送AI团队研发效果显着,配送时长从一小时陆续缩短到30分钟,并且还在不断提升,我们也希望通过AI技术,帮大家吃得更好,生活更好。

 

 

Be First to Comment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